搜索
返回社會民生
發新帖 回復
查看: 67|回復: 0
收起左側

東湖評論:“孝親敬老”映晚晴,共繪桑榆美景長

[復制鏈接]
樓主

隨論超版

隨論編輯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開心
    2022-6-6 12:22
  • 簽到天數: 5 天

    [LV.2]偶爾看看I

    1#
    跳轉到指定樓層
    發表于 半小時前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正序瀏覽 |閱讀模式

    馬上注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社區。

   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加入隨論(請注冊中文用戶名)

    x
    人生易老天難老,歲歲重陽。又是一年重陽節,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,2023年末60歲及以上人口已占全國人口的21.1%,這意味著中國已正式邁入中度老齡社會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老年人是家庭和社會的寶貴財富,讓老年人老有所養、老有所依、老有所樂、老有所安,不僅是每一個家庭的責任和義務,更是全社會的共同使命。
    老有所養,筑基固本,貽享幸福晚年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,老有所養,首在構筑堅實的經濟基礎。9月24日,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“推動高質量發展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,提出要進一步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,研究擴大年金制度覆蓋范圍的政策措施,在全國推開個人養老金制度。這些政策的出臺,如春雨潤物,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穩定的經濟支撐。同時,對于經濟困難的老年人,社會救助機構更應伸出援手,提供必要的生活補貼和福利政策,確保每一位老人都能體面生活,安享晚年。
    老有所依,花樣養老,共敘天倫情。俗話說,“家有一老,如有一寶”,孝親敬老,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更應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彩。家庭養老,以其獨特的情感紐帶,能有效緩解老年人的孤獨與焦慮。除此之外,社區養老、機構養老、居家養老等新模式如雨后春筍般涌現,它們不僅提供了專業的醫療護理與健康監測,更為老年人搭建了交流的橋梁,讓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。但這些新型養老方式離不開政府機構的扶持和監管,一蝶雙翼,才能飛得更高、更遠。
    老有所樂,文化滋養,點亮夕陽紅?!澳郎S芡?,為霞尚滿天”,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樣值得我們關注。近年來,教育部積極推進老年教育事業,現已建有2470余個區(縣)級社區學院、近36.4萬個村(社區)教學點組成的社區教育服務體系,積極舉辦家門口的老年大學,鼓勵養老機構設立老年學習點。老年大學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交流和學習的平臺,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,參與各種文化活動。同時,各地公共文化場館通過實行免預約開放、設置“老年服務崗”、開設老年活動室等,便利老年人享受服務。
    老有所安,守護安全,共筑和諧家園。安全,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基石。近年來,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政策,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。從法律服務到老舊小區改造,從加裝電梯到老年助餐服務,每一項措施都體現了對老年人的深切關懷。以武漢市為例,其推出的居家適老化改造試點工作方案,不僅提升了老年人的居家生活體驗,更彰顯了城市的人文關懷。這些舉措的落地實施,為老年人構建了一個和諧、便利、安全的生活環境。
    “孝親敬老”,不是一句流于紙上的溫情口號,更應如春風化雨般滲透于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。從衣之暖、食之豐、住之安、行之便,全方位地給予老人無微不至的關懷與呵護。這不僅是社會文明璀璨進步的鮮明旗幟,更是構筑和諧家園、鋪就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堅實基石。讓我們攜手并肩,用愛與責任編織一張覆蓋全社會的溫情之網,共同助力老年友好型社會的建設,讓每一位老年人的暮年歲月,都洋溢著幸福與安詳的光芒。
    稿源:荊楚網(湖北日報網)

    返回社會民生
    發新帖 回復
    使用 高級模式(可批量傳圖、插入視頻等)
  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加入隨論(請注冊中文用戶名)

    本版積分規則

    公司簡介 |  公司動態 |  廣告合作  |  產品服務 |  誠聘英才 |  友情鏈接  |  法律聲明 |  隱私保護 |  聯系我們  |  幫助中心

  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中文_久久亚洲国产高清AV一级_中文字幕乱码亚洲∧ⅴ日本_亚洲网站不卡av资源多